第(1/3)页 空间里。 随着徐云手指的戳出。 第二个光球应声破碎。 哗啦啦—— 不过这一次。 破碎的光球没有像此前那般形成看不清的细小光点。 而是…… 化作了一道道透明晶莹的六边形碎片。 这些晶莹碎片如同一条银白色的丝带一般,缓缓在徐云身边绕着圈。 与此同时。 徐云的耳边还有隐隐的风铃声响起。 碎片就这样持续了足足接近一分钟,方才纷纷靠拢,缓缓在徐云面前汇聚成了……一条晶莹透亮的水晶项链。 在看清项链的样貌后,徐云忍不住轻咦了一声。 这条项链…… 他在艾维琳的脖子上见到过几次。 虽然艾维琳带着它的次数不如《经典物理》那样多。 但从行为举止中不难看出,艾维琳对它的重视度要远高于《经典物理》。 只是一直以来徐云都没机会询问这条项链的来历,所以他对于项链的认知仅限于'首饰'的层面罢了。 结果没想到 光环居然把它作为倒数第二个奖励具现了出来? 见此情形。 徐云不由轻呼出一口气。 调整了一番心绪,伸手握住了项链。 咻—— 一道光幕很快出现在了徐云面前。 【三棱镜项链】: 【1665年,艾克萨·牛顿经面壁者指引,利用三棱镜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揭开了一段传奇的序幕】 【面壁者失踪后,艾克萨·牛顿将三棱镜赠与利拉尼·艾斯库,后者将它打造成了一条三棱镜项链,世代相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项链逐渐成为了艾斯库家族族长的身份证明】 【一百余年后,项链传至艾维琳·艾斯库手中,由其贴身保管】 看到这里。 徐云不由微微一顿。 低下头,再次打量了一番手中的项链。 原来这条项链的主体,是当初自己的那枚三棱镜? 那枚三棱镜经自己之手传给小牛,结果一百多年后,它居然又以这样的方式回到了自己的手里? 这算是走了一个轮回? 真是奇妙…… 然而还不等徐云继续感叹,光幕便再次一变: 【众所周知】 【根据艾弗雷特的多世界诠释,任一事件若在发生后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每个可能的后果都会形成一条世界线】 【后世对于艾弗雷特的看法进行了补充,将不同后果的选择视作了特殊定义的波函数坍塌】 【只有在坍塌量级足够的情况下,才会有新的世界线生成】 看着光幕上的这段话,徐云轻轻点了点头。 多元宇宙。 这一直是个物理学……或者说科幻领域的争议性话题。 这个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叫做威廉……詹姆士,他所提出的多元宇宙理论是一种实验心理学解释。 后世《龙珠》里特兰克斯穿越、以及《龙珠超》的部分情节都是基于这种理论。 不过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界对于多元宇宙的解释就变得多种多样了。 比如诞生出了永恒暴胀中的岛宇宙、M理论的宇宙泡随机涌现、多世界诠释等等。 它们都可以整出「平行宇宙」。 而它们的理论基础则是「我们这个宇宙的不可观测部份」。 「我们这个宇宙的不可观测部分」听起来有些深奥,不过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它是由产生我们这个宇宙的事件产生的。 那事件在古代叫做神创造世界,后来叫做宇宙大爆炸。 在霍金他们那里则改为霍金—哈特尔无边界条件下的量子事件,在模拟宇宙论里叫做模型开始运转。 而在以上重重理论中。 多世界诠释的提出者,便是休·艾弗雷特三世,惠勒的学生。 他认为生活中任意一件事的不同可能性,都会形成一个新宇宙。 比如你看到咱们这段话的时候准备投一张月票,但因为还是没看到艾维琳所以选择了嘶啦,这就会产生一个新宇宙。 遗憾的是。 艾弗雷特的理论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其过世后。 这个理论才由惠勒重新在量子物理大会上提出,并得到众多物理学家的支持。 如今的多重宇宙论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理论假设,叫做MI,很多大物学生也会选修这门课程。 实话实说。 这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鲜明的理论。它的优点在于非常明确地赋予了观察一个物理意义: 观察只不过是观察者和被观察系统之间的某种相互作用,它可以、也必须由量子理论本身来描述。 但同样。 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如果任意事件都能导致一个新宇宙出现,那么生成新宇宙的能量又从哪里来呢?诚然。 宇宙波函数在极高维度的希尔伯特空间中,确实都有一个甚至多个侧面分支。 但这个侧面并不是可以廉价到一秒钟生成无数个宇宙——想想吧,地球上60亿人,扣除睡眠的9个小时,每天有15个小时意识清醒。 假设你每一分钟就遇到某个选择: 比如从椅子上起身,上完厕所按左边还是右边的按钮,琢磨中午吃啥…… 一天下来,诞生的「宇宙」最少都有上千亿个。 这显然是有违常理认知的情况。 于是呢。 前端理论就给艾弗雷特的理论打了个优化补丁: 宇宙的生成不可能那么廉价。 只有信息量巨大的波函数坍塌,才会导致一个全新世界线的生成。 例如现实中。 一名婴儿窜稀的'量级'很低,因此即便发生了也不会产生世界线。 但若是老逼登窜稀,他的坍塌信息量级……也是影响力足够,便会生成一条未窜稀的世界线。 这个理论并不难理解,可好端端的,光环为什么会提及这么个观点呢? 要知道。 艾弗雷特的理论虽然是一个非常正式的假设,但它主要的理论阵营在于一些科幻或者科幻论坛。 在纯物理界的宇宙研究中地位其实是很低的,不太可能作为光环奖励。 但如果它不是作为奖励,而是作为某个叙述的「引言」 难道…… 徐云的心中隐约冒出了一些预感。 于是他连忙继续看了下去。 【在1850副本中,袭击者贝基·斯米尔诺夫射出的子弹并未命中阿尔伯特亲王,而是击中了其身边的威尔希尔·肯尼迪的头部】 【但在某条时间线里,贝基·斯米尔诺夫射出的子弹并未射失,阿尔伯特亲王当场死亡】 【遂贝基·斯米尔诺夫等人不再如同副本中一般攻击礼堂,而是直接向场地宾客开展 起了无差别袭击】 【袭击中,艾维琳·艾斯库独自离开人群的举动吸引了袭击者注意,后被流弹命中身亡】 【项链中封存着艾维琳的灵魂,斯人已逝,但正如三棱镜的轮回一般,失去的东西或许终有归来的一天】 【当前灵魂苏醒进度:16%】(可通过任务评级获得) 看着面前光幕上的内容。 徐云握着项链的手下意识的便是一松。 三棱镜晶体迅速向着地面坠去。 不过好在他及时反应了过来,在落地之前将项链重新抓到了手里。 随后他将三棱镜晶体摆正,放在掌心处,认真的端详了起来。 这枚被打磨后的三棱镜晶体长度大概三厘米左右,通体光洁透亮,上头串着一条白银链子。 后世的眼光看来只能说普普通通。 而这枚三棱镜里头…… 装着艾维琳的灵魂? 徐云就这样看了足足有好几分钟,方才缓缓回过了神。 上头解释过。 根据目前对于艾弗雷特理论的补丁。 想要生成一个平行世界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事件坍塌的波函数达到某种量级。 通俗点说。 就是对历史的影响要足够深远。 而很凑巧的是…… 副本结束的那个晚上,恰好便符合这个先决条件。 1850年的枪械还没有后世那般完整的弹道学,甚至外观相同的两把枪在百米外同时射击,都可能出现数米以上的误差。 贝基·斯米尔诺夫的子弹到底能命中谁,这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 因此当贝基·斯米尔诺夫子弹射出的刹那。 便存在了生成新时间线的波函数'量级'。 按照当时的在场人物来判断,生成的时间线甚至还不止一条: 除了阿尔伯特外。 必然还会生成高斯死亡、黎曼死亡、小麦死亡、法拉第死亡乃至徐云本人死亡这五条时间线。 因为他们就站在阿尔伯特亲王的身边几米处,理论上完全可能被击中。 他们都属于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人物,因此必然会出现他们死亡后的时间线。 比如黎曼如果死去。 黎曼猜想、黎曼几何不说不会出现吧,至少面世的时间必然延迟。 后世大量和黎曼有关的工作都要推倒重来,影响不可谓不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