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诸将纷纷点头,附合徐盛所说。 “首先我要纠正文向你一下,我从头到尾都只是说与刘备讲和,从未提到过求和半个字。” “其次文向你说的也不错,刘备现下尚有曹操屯兵宛城,他主力大军始终被牵制于荆北,以夏口刘军现有兵力,确实不敢来犯我江东。” 话锋一转,鲁肃向孙权一拱手: “肃所以提请主公,向刘备遣使讲和,重修旧好,真正用意,乃是为了救回程老将军呀!” 此言一出。 徐盛,凌统等众将,瞬间彻底哑火,再无人敢唱反调。 孙权亦心头一震,蓦然明白了鲁肃苦心。 程普他不是战死,他是被刘备所俘! 那可不是别人,可是他孙氏三代老臣,乃是江东武将之首啊。 这样的人身陷敌手,你能不救? 你若不救,置其生死于不顾,手底下人会怎么想你? 大家会不会想:看吧,连程老将军这样的元老,咱们主公说放弃就放弃了,何况是咱们这些人。 会寒了人心啊… 所以他不能不管程普,必须想尽办法,将程普从刘备手中索回。 若互为敌人,刘备就算再大度,又怎么可能放回程普? 唯有遣使讲和,两家重修旧好,恢复到了盟友关系,刘备才有理由将程普放归。 这便是鲁肃的良苦用心。 孙权踱步于堂中,思绪翻滚,权衡起了利弊得失。 向刘备请和吧,颜面无光,遭人耻笑。 不请和吧,就等于放弃了程普这位元老,会寒了众将士人心。 面子与里子,不可兼得呀… 权衡良久。 孙权长吐一口气,略显苦涩的一拂手: “德谋老将军事我孙氏三代,劳苦功高,忠贞不二,吾若弃之不顾,岂非成了薄情寡义之主?” “罢了罢了,子敬,你就速往荆州一趟,说服那刘备重修旧好,尽全力将德谋老将军营救回来吧。” 鲁肃暗松一口气,面露欣慰,拱手赞道: “主公能屈能伸,重情重义,真乃雄主也!” 凌统,徐盛等诸将,虽憋了一肚子火,却无人再有异议。 孙权脸色稍有好转,却又面露几分顾虑: “吾用尔等计策,两度兵伐夏口,那刘备必怀恨在心。” “如今他刚大胜一场,必是骄狂自负,子敬你有几分把握,能说服那刘备言和?” 鲁肃脸上却掠起几分自信,淡淡笑道: “刘备的大敌始终是屯兵宛城的曹操,且南面刘琮尚握有大半个荆州,随时可能再度挥师北上进攻襄阳。” “肃相信,以刘备之理智,必会答应讲和,与主公重修旧好。” 听得鲁肃这番话,孙权心中便有了底气,遂不再犹豫不决。 当下孙权便亲自修书一封,令鲁肃当晚便启程西去,再往荆州。 孙权亲自出城往渡头,将鲁肃送上了船。 目送一叶扁舟消失在夜色,孙权沉吐一口气,脸上掠起一抹幽怨之色。 “公瑾啊公瑾,你当真是令吾太失望了,若非是你屡战屡败,吾焉能受那大耳贼羞辱呀,唉——” … 夏口水营,中军大帐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