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必是那萧和手笔!” 一道笃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吸引了过来。 “刘璋明着降了曹公,实则刘备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却已暗中说服刘璋与之结盟。” “那七千蜀军一路所向披靡,必是刘备故意示弱,只为令刘琮误以为蜀军前来解围,派出大军出城夹击刘备,却自投罗网!” “这引益州入局,以千里之外的蜀军来引蛇出洞之计,除却那萧和,谁还能想到如此精妙绝世的计策?” 鲁肃情绪激动的推出了真相。 大帐内轰然炸裂。 “好个刘璋,竟然敢戏耍丞相,吾必杀入成都,亲自斩下你狗头…” 曹洪将帛书扔在了地上,破口大骂了起来。 恍然省悟的徐晃,则是一声无奈叹息: “难怪刘备不惧我三家围攻,原来他早就已有破局之策,若果真是这萧和的手笔,此人智计实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个有眼无珠之徒,当初将这萧和赶走,难怪丞相要诛其三族,依我看来,诛其九族都不为过呀…” 曹军诸将的心气儿,在这一刻已然泄尽。 吕蒙则额头冷汗,小心翼翼的转过头来,望向了孙权。 继白衣渡江之计,自己这联曹破刘之策,再度功亏一篑。 此时的吕蒙,心中是忐忑不安,不知该如何向孙权交待。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局面竟会变成这样,合天下之力,为什么依旧扼杀不了那大耳贼……” 孙权则仿佛被抽离了魂魄,木然的僵坐在那里,口中不停的碎碎念了起来。 鲁肃长叹一口气,苦笑一声: “江陵已失,刘备已为荆州之主,我们再攻武昌还有何意义。” “主公,退兵吧…” 一句“退兵”,如一道惊雷,再度轰落大帐。 又是一片死寂。 … 江陵城。 府堂内,一场最高级别的军议,在攻破江陵一个月后进行。 除镇守武昌的关羽和徐庶,以及严颜等几位客军将领外,身在江陵的刘备集团核心成员,皆已云集。 就连诸葛亮也应刘备所召,从襄阳赶来了江陵。 “诸位,今荆州已定,曹孙联军已兵退柴桑,我荆州内外之患暂已扫清。” “今日召诸位前来,正是想商议一下,接下来咱们当如何用兵。” “诸位有何高见,可畅所欲言。” 刘备意气风发的目光,笑着扫向众人。 堂中气氛热烈,一时议论纷起。 “刘豫州,正以为诸葛军师的隆中对,实乃中兴汉室的最优方略。” “正以为豫州当留一员大将镇守荆州,尽提主力西进入蜀,由永年与吾等做内应,豫州拿下蜀中当不在话下。” “尔后豫州仿效当年高祖旧事,亲提大军,北出秦岭,夺取关陇,以一大将由襄阳北上,攻取许洛。” “如此两路北伐,曹贼可灭,中原可定,汉室可兴也!” 作为客军代表的法正,虽私下里已归顺刘备,但名义上毕竟还是刘璋部下,便仍旧以“刘豫州”来尊称刘备。 他所献方略,大致也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差无几。 这一道战略,自然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 毕竟一统天下这种事,本身前车之鉴就少之又少,大家只能摸着前人石头过河。 益州近在眼前,又有当年高祖刘邦以汉中为基,先取关中,再夺中原的成功先例,那自然是摸着高祖过河最为稳妥。 “刘季玉乃吾同宗,今又与吾结盟,更以兵马相助吾破江陵,收荆州,吾若背信弃义夺其基业,岂非与孙权无异?” “孝直所言之方略,合理却不合情也。” 刘备却果然否决了法正提议。 法正语塞,目光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轻咳一声,目光则转向萧和: “主公,何妨先听听伯温意见,再做定度不迟。” 众人眼眸一亮,目光齐望向了萧和。 当年刘备也是执意不肯夺襄阳,正是萧和出马,说服了刘备。 诸葛亮的意思,自然是希望这一次萧和同样有办法,能说服刘备取益州。 “伯温,莫非你也以为,吾当夺刘季玉的基业?” 刘备目光转向了萧和。 萧和本来是想摸几天鱼,偷得几日清闲的。 只是这压力莫名其妙的就给到了自己这边,便由不得他不开口了。 何况,事关隆中对的致命漏洞,也由不得他再摸鱼。 “主公,和其实以为,我们当先灭孙权,收取江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