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天后。 孙权以督运会稽郡方向粮草为由,亲率四千嫡系兵马,陈武贾华等诸将,进驻了吴县城南,松江北岸水营。 吴县的守御重任,则全交给了陆逊与及期所率六千山越兵。 次日,刘备率五万大军由秣陵开拔,浩浩荡荡杀奔吴县而来的消息,便由细作传来。 孙权收到情报,明面上令陆逊抓紧修筑加固城防,摆出一副要背水一战,死守吴县的架势。 暗地里,孙权则争分夺秒的征集战船,搜刮粮草,为出海北逃做准备。 吴县,陆府。 “没想到啊,休穆竟如此轻易就降了那刘玄德,此人究竟有何魅力,竟令休穆数日间便倒戈?” 顾雍看着手中那道密信,口中啧啧慨叹,眼中皆是惊奇。 那道书信,乃是朱桓差心腹先一步赶来吴县,送给陆逊的密信。 朱桓在信中直言不讳的表明,自己已降了刘备的事实,还盛赞刘备乃真明主,劝说陆逊等人也归顺刘备。 陆逊不好擅作决断,便请了顾雍前来商议。 “当年柴桑那一战,我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往北岸替韩当诈降,可是与那刘玄德亲身交谈过。” “抛开敌人的身份不谈,这刘玄德颇有高祖之风,的确称得上是当世明主。” “而相较于曹孙之残暴,这刘玄德却心怀仁义,这一点于这乱世而言,实在是难能可贵。” 陆逊回忆起了那一面之缘,口中对刘备是赞不绝口。 顾雍看着陆逊这番言语,心中已看出些许端倪,遂压低声音问道: “伯言,听你这意思,莫非已心有决断,想要仿效朱休穆,背孙投刘?” 陆逊猛抬起头,吃惊的看向顾雍,显然没料到这位好友会如此直白,直截了当的就戳破了自己的言外之意。 他一时间神情尴尬,不知该怎么往下铺垫。 “当年孙策取江东,杀戮我多少江东豪杰,其实不光是你陆氏,我顾氏亦有子弟死于孙策屠刀之下。” “我顾雍与你一样,出仕孙氏,无非是慑于孙家兵威,为保全家族而已。” “前日孙氏的态度你也看到了,他和他兄长孙策一样,视我们这些江东豪姓,皆为蝼蚁,说牺牲便可牺牲。” “这样一个不仁不义,寡廉鲜耻之主,我顾雍怎么可能带着我顾氏一族,为他死节陪葬?” 顾雍越说越是愤慨,也不再避讳,将藏于心底多年的怨气,一口气向陆逊尽数宣泄了出来。 听得顾雍这番愤怨陈词,陆逊松了口气。 应该说是当日与孙权起冲突时,他便已对孙权心寒,萌生了与孙权切割,归顺刘备的念头。 朱桓的这道来信,则是促成他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只是手中这六千山越兵,并非他一人说了算,还必须得说服了顾雍才行。 这便是他今日请顾雍前来的目的。 看顾雍这番表态,显然是本就有了背弃孙权之心,那还用得着自己再多劝么? 当下陆逊便一拱手,正色道: “实不瞒顾兄,逊早有归顺玄德公之心,只是担心得不到顾兄支持。” “既然顾兄也有此心,可愿随逊归顺玄德公,为我们几姓谋一个出路?” 顾雍亦是一拱手,郑重其是道: “伯言既然已下定决心,我顾雍自当追随!” 两个相视一笑。 弃孙归刘之计,就此敲定。 接下来,就是怎么个归顺法。 “我们手握六千兵马,吴县又在我们手中,伯言,你是否打算发动兵变,突袭城南水营,一举将孙权擒获,做为归降玄德公之礼?” 顾雍抬手遥指城南方向,眉宇间透出一丝冷绝。 陆逊却摇了摇头,说道: “孙权与我们好歹主臣一场,我不太想把事情做的太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