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夺回济阴王的天赐良机,叔父你绝不能错过啊!” 夏侯渊的犹豫顾虑,为曹丕这番慷慨激昂之言,顷刻间击碎。 心头热血陡然燃起,夏侯渊手一摆,厉声道: “子桓言之有理,先帝的血脉,绝不可能落入大耳贼之手,既是给我撞上了,我焉有不夺回之理!” 曹丕松了口气,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张辽为曹丕一番讽刺,心中自然不悦,但见夏侯渊已被说服,也不敢再有异议。 夏侯渊决意已下,当即下令叫张昭回复步骘,接受其归降,并责成步骘,速将皇后母子入驻历阳行程,以及城防虚实尽数密报。 三日后,步骘传回消息,言皇后母子已至历阳,并将城中兵力布防虚实上报。 夏侯渊当机立断,留张辽曹丕率一万兵马守合肥,自率两万精兵趁夜出城,直奔历阳城而去。 … 黄昏时分,历阳城。 县府内院,皇后伏氏,长乐公主刘曼,还有济阴王刘熙,正闲品汤茶。 萧和照往常惯例,掐着点前来向她母子三人问安。 “自宛城到江东,这一路上萧卿都安排的极是周到,有劳萧卿费心了。” 皇后伏氏微微点头,言语间多有感激之意。 萧和忙一拱手,说道: “皇后娘娘言重了,臣奉主公之命,护送娘娘和两位殿下回秣陵,此乃臣之本份也。” 又客套了几句,萧和便要告退。 正当这时,邓艾兴冲冲而入,报称斥侯来报,历阳城西北方向发现曹军大队人马,正向历阳城袭卷而来。 萧和笑了。 如他所料,夏侯渊果然上钩,奔着皇后母子三人来了。 “传令坦之,命他率军登城备战。” “再传令水营,叫兴霸做好准备,只等我号火一起,即刻动手!” 萧和连下两道号令,转头向皇后一拱手: “娘娘适才也听到了,臣的诱敌之计已成,夏侯渊正率曹军杀奔历阳而来。” “请娘娘和两位殿下安坐片刻,待臣灭了送上门来的曹军,再来向娘娘报捷。” 说罢萧和便转身离去。 “萧军师且慢!” 长乐公主刘曼却一跃而起,清丽脸庞间燃起恨色,起身说道: “我与萧军师同去,我要亲眼看你们杀曹军,为我父皇报仇雪恨!” 萧和心头微微一震。 自宛城一路到江东,相处也有近一月,这位正值妙龄的公主刘曼,在他眼中素来是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 不想今日大战在前时,这位长乐公主,却忽然间显露出了刚决冷厉的一般。 萧和目光看向了伏后。 伏后微微点头。 皇后既然点了头,萧和自然没理由拒绝,当即便带着刘曼,直奔历阳城南门而去。 登上城头时,城头刘军已经严阵已待。 关平亲统三千精兵,坐镇南门。 “萧军师,你先前曾说,曹军会从合肥发兵来奔袭历阳城,那曹军应该就是从北面杀来。” “既然如此,萧军师为何不往北门坐镇,反而来了这南门?” 登上城楼的刘曼,目光不解的看向萧和。 萧和眼眸微微一亮。 能说出这样的见解,足可见这位公主殿下还是颇有些见识,于军事方面多少略知皮毛。 “夏侯渊此行目的,并非是为攻取历阳,而是为抢夺济阴王殿下。” “那么他最担心之事,自然是怕我们见曹军来犯,护送济阴王由南门出城,入水营乘船避往江上…” 不等萧和解释完,刘曼明眸一亮,抢先道: “我明白了,所以夏侯渊那厮要先堵住南门,好断绝了我们退往长江之路,才好将我们困在历阳城中?” 萧和一笑,拱手赞道: “殿下一点即通,当真是冰雪聪颖,不愧是天家子孙呀。” 刘曼却苦笑一声,幽幽叹道: “什么天家子孙,我只不过是个没了父亲庇护的弱女子罢了,今后还要仰仗萧军师多多照拂才是。” 此时的刘曼,又回到了那副柔柔弱弱的样子。 萧和自知其心境,便笑着宽慰道: “殿下放心,我主乃先帝皇叔,必会善待保护殿下,对皇后娘娘和济阴王殿下也是一样。” “臣与我家主公一样,自然也会恪尽为臣之责,尽我本份敬奉保护皇后娘娘和两位殿下。” 听得萧和的承诺,刘曼方才安心了几分。 正待再言时,邓艾突然一指城西方向,大叫道: “伯温军师,城西有尘雾逼近,应该是曹军到了!” 萧和不再理会刘曼,目光向城西方向望去。 果然。 只见滚滚尘雾,遮天而至,正沿着北岸袭卷而来。 这阵势,显然是曹军是奔着南门杀来。 萧和遂取出了望远镜,仔细观望起来。 视野中,曹军的步骑身影,“夏侯”的旗帜,看的是清清楚楚。 敌军数量,至少也有两万余人。 也就是说,夏侯渊动用了合肥守军中,近七成的兵力,前来奇袭历阳。 萧和嘴角上扬,轻喝一声: “传令兴霸,叫他沉住气,等大部曹军进抵南门时再动手,万不可打草惊蛇!” 邓艾当即传令,城头之上,令旗摇动如风。 身旁的刘曼,看着萧和手中举着的那“奇物”,脸上不禁涌现深深好奇。 “这个萧伯温,当真是与众不同,与父皇的那些大臣,与曹贼那些谋士,皆是大不一样呢…” 刘曼明眸闪烁,心下啧啧称奇。 历阳城南,长江北岸。 两万曹军步骑,已挟着漫天狂尘,滚滚而至。 夏侯渊策马飞奔,狰狞的目光,紧紧盯着历阳南门方向。 他最担心之事,就是城中守军见势不妙,护送着刘熙从南门出逃,入水营逃上长江。 如此一来,他可就是白奔波了百余里,扑了个空。 所幸,南门吊桥未落,城门未开,显然城内的守军阵脚大乱,还来不及做出反应。 南门已至! 夏侯渊长刀一挥,厉喝道: “不必理会水营敌军,将南门给我堵死,绝不可放一兵一卒逃出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