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荀攸等众臣,不由打了个寒战。 屠城! 他们的魏公,这是被徐州人的反叛所刺激,一怒之下要三屠徐州! 张郃等武将们,皆是杀人如麻的主,早已练就一颗铁石心肠,曹操屠与不屠徐州,他们皆都无所谓。 贾诩自然知晓屠城的恶果,却神色平静如常,眼神是波澜不惊,没有任何出言劝阻的意思。 荀攸却是心头咯噔一下。 你为什么明明打下了徐州,却不敢委派心腹掌管,而要依靠臧霸几个泰山军来镇守徐州? 不就是因为屠城屠的太狠,怕直接统治徐州人会不服,只能靠臧霸这些地头蛇间接统治么。 过了这么些年,好容易快要化解掉徐州人对你的仇恨,眼看着就能趁着南征机会,削弱了臧霸对徐州的控制,将徐州置于你直接掌控之中了。 这等关键时刻,你却又要一怒之下屠城? 这要是三屠了徐州,只怕徐州人要世世代代铭记这份血仇,永不会臣服于你曹魏。 你就算收复了失地,重新夺回徐州,也只是夺回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有什么意义? “魏公,臣以为——” 荀攸正要出言劝谏,话到嘴边时,看着曹操那满是戾气的脸时,只好又咽了回去。 他终究是谋臣,而非谏臣。 一个为了自己的前途,可以主动跟叔父荀彧切割,积极劝曹操进位为公的人,又怎会不识时务,冒着触怒曹操的危险忠言犯谏呢? 一声暗叹后,荀攸默默的低下了头。 “父亲,儿知道徐州各地的叛乱,令父亲甚为愤怒,但儿臣还是请父亲息怒才是。” “徐州人本就对我曹家有恨,如今若再一怒之下屠之,只怕非但不能震慑惩戒他们,反倒会将徐州人全都推向刘备那边。” “到时这一州士民走投无路之下,为求活命,必会拼死相助刘备,与我大魏为敌!” “如此一来,岂非为我们收复失地,击败刘备徒增难度?” “况且现下父亲已为一国之主,若再用此霹雳手段的话,只怕也会有损父亲仁恕之名呀。” 无人敢劝谏曹操,反倒是曹冲站了出来,滔滔不绝的陈明了利害关系。 荀攸暗叫不好。 这位曹家神童,虽也略通人情世故,却终究太过年轻,远不及他们这些人精。 若放在平时,你说这么一通大道理,曹操不但会听你,甚至还会大加赞赏,夸你心怀仁义。 毕竟曹家最缺的就是仁义嘛。 现下什么情况? 十万大军被刘备打得死伤无数,举州臣民皆反,曹操是颜面威名扫地,气到了失去了理智。 你这个时候忠言逆耳,这不是找骂么… “你小小年纪,能懂什么!” 曹操怒瞪向曹冲,傲然道: “你老子我打下的这个天下,靠的是我手中的刀够锋利,从来靠的不是什么仁恕!” “只有大耳贼那种伪君子,才用什么仁义来收买人心!” “孤就是要血洗徐州,让那些背叛孤的徐州人知道,背叛孤是什么下场!” “他们恨孤就让他们恨去,谁敢反抗孤,孤就统统杀掉,大不了孤就把徐州屠他个鸡犬不留!” 曹冲听的是浑身发抖,脸色煞白如纸,惊惧的目光看着曹操。 当年曹操屠徐州,他尚且年幼,长大后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心中总归是半信半疑。 今日,他算是亲眼见识到了自家父亲残暴铁腕的一面。 他是发自内心的畏惧了。 于是咽了口唾沫后,曹冲只得乖乖的闭上了嘴巴,打消了继续劝谏的念头。 曹操遂尽起大军出彭城,沿泗水东进直奔下邳。 此时夏侯惇从中颍水一线抽调的四万余兵马,已抵达了彭城。 曹操合原有败兵,已有五万余人,一时兵势复振。 而青州方向,曹真也率两万兵马从邺城赶来,会合青州镇兵约一万余人,南下由琅邪进攻东海郡。 两路魏军合击徐州,妄图解下邳之围。 楚军方面。 当曹操抽调兵马,增援徐州之时,刘备自然也没有闲着。 你抽调中路兵马,我也抽调。 颍水方面,张飞所率中路军,约有两万兵马,从淮南紧急抽调到了徐州。 应天方面,诸葛亮得知徐州战事进入了最前键时刻,遂将最新编练的一万府兵,来不及训练便送往了前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