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钟繇是拍案叫绝,脸上掩饰不住的欣喜。 杜袭,高柔等河南地士人,纷纷表态,皆是大赞陈群此制。 “陈侍中这九品中正制,确实开万世太平之良制,豫相信,此制若魏公能推行,天下仁人志士,必不分南北,定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保大魏!” 田豫终于也表了态。 这九品中正制之下,所有的士家皆为受益者,他所在的河北士人,自然也包括其中。 在如此重利之下,哪怕河北还未直面楚军兵锋,他河北士人自然也愿倾尽全力,扶保曹魏。 田豫乃河北名士,他的态度,自然是代表着河北士人的态度。 陈群,钟繇等颍川士人,彼此对视,皆是会心一笑。 陈群当即起身,笑着向众人一拱手: “既然诸位同僚已再无异议,那就请诸位随群联名上表,奏请魏公速速推行此制吧!” 众人皆轰然响应。 … 三日后,魏公府。 曹操眉头微锁,指尖有节奏的敲击着案几,目光一动不动的盯着案前那道帛卷。 这是一天前,以陈群为首,近三十余名大臣,联名上表进献来的一部选官之法。 “九品中正制,九品正中制…” 曹操喃喃自语,眼神变化不定,叫人捉磨不透内心态度。 “子桓,仓舒,陈群他们所献这个九品中正制,尔等以为孤当不当采纳?” 曹操忽然开口,目光斜瞟向了曹丕和曹冲两兄弟。 曹冲自不必说,已是曹操心中内定的储君。 只是鉴于南征之战,曹冲几次献计皆失利,青徐二州失陷,十万魏军的折损,少不了其责任。 无功而有过,曹操自然不好在这个时候,就宣布立曹冲为储。 至于曹丕。 其生母卞氏虽然叛逃,但曹丕在邺城之变中,选择拒绝了卞氏命令,依旧忠于他这个父亲。 这份忠孝表现,令曹操对曹丕态度有所改观。 故而今日他才会将曹丕也召来,父子三人共商这事关国本的大事。 “父亲,儿臣以为,这九品中正制,若从长远计,乃是弊大于利,断然不可推行!” 曹冲率先开口。 态度明确,反对! 曹操拂了拂手,示意曹冲说出自己的理由。 “此制若推行,假以时日,选官之权便将尽付于士族之手,从朝廷到州郡,高官重位将皆为士家所占。” “儿臣担心,若出现这般局面,则士族将膨胀到尾大不吊的地步,势必会危及父亲的君权。” “倘若如此,我大魏社稷岂不危矣?” 曹冲一针见血,点破了这九品中正制的隐患所在。 曹操眉头深锁,指尖只是敲击着案几,却并未就曹冲所言表态。 虽未开口,显然曹冲说到了他心坎上。 他自诩唯才是举,打压了半辈子士家豪姓,到头来却要向士家让渡权力? 这岂非推翻了他坚持了半生的政治理念? “子桓,你怎么看?” 曹操未作表态,目光又看向了曹丕。 曹丕咽了口唾沫,心跳陡然加快。 他自然知道,自家父亲压了士家半辈子,让父亲向士族让权,无异于虎口拔牙。 只是若跟着曹冲一起反对,岂非有拾人牙慧,没有主张之嫌? 这对他赢得储位,能有半点帮助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