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么多人脱产,势必会耽误了秋收,致使秋粮大减。 秋粮大减,国力就要受损,国力受损反过来就无法支撑几十万大军攻取幽州。 这之间的关联利害,老刘这个君王还是清楚的。 “伯温言之有理,易京壁垒可非浪得虚名,当年公孙伯圭依托此壁垒,硬生生抵挡了袁绍两年猛攻。” “曹贼之能,还在公孙伯圭之上,若其决心死守易京,只怕这一战又将是一场鏖战。” “如此看来,确实得让将士们好好休整,更不能耽误了今年秋收才是。” 刘备连连点头。 “易京防线是坚固不错,不过臣以为,曹贼想学当年公孙瓒却未必能如他所愿。” 萧和话锋一转,别有意味一笑: “大王不要忘了,我们除了实力远胜于袁绍之外,我们比袁绍还多了一支海军…” 刘备先是一怔,眼中旋即迸现惊喜。 他想起来了。 早在收复青州之时起,萧和就进献了一批海船图,并奏请他调集船匠,于青州沿海大造海船。 且萧和说过,他进献的海船,与水军平素所用的平底江船不同,采取的乃是尖底构造,吨位更大,吃水更深。 这种海船,不必贴着海岸线航行,而是可以远海航行,无惧海上风浪。 先前萧和是数度献计,由海上奔袭敌军港口城池,取得了不菲的战果。 可当年出海的战船,多还用的是平底江船,走的航线也只敢贴着海岸线,不敢离岸太远。 哪怕如此,每次至少也得损失三成左右的战船。 无他,只因江船扛不住海浪而已。 所以萧和才穷数年之功,凭借着已有的相关知识记忆,再加上多次的试造,终于是造出了一艘稳定可靠的海船。 于是在攻取青州之后,有了可以停靠海船的优良港口后,便又奏请老刘开始批量打造。 而为区别于普通水军,萧和将之取命为了海军。 “伯温,莫非你的意思是,孤用这支水…海军,自青州北上走渤海,于易京以北登陆幽州,直插幽州腹地,令曹贼的易京防线无用武之地?” 刘备满面惊喜,立时推算出了萧和用意。 萧和一笑,微微点头称是。 “海上登岸幽州,让易京防线无用武之地,妙啊,此计当真乃是神来之笔!” 恍然明悟的刘备,不禁啧啧大赞,一脸敬佩道: “伯温,莫非早在孤未过黄河前,你就已经深谋远虑到为海上登陆幽州做准备,叫孤提前数年打造了这支海军?” 萧和轻咳几声,笑道: “臣还未深谋远虑到如此地步,只能说是有往这方面想过吧。” “其实臣奏请大王,打造这海军的初衷,并非是为海上登岸幽州。” 刘备一怔,奇道: “不是为海上登陆幽州,那又是为了什么?” 萧和站起身来,抬手向着东方一指: “家师曾说过,自我大汉青徐向东入海,越过茫茫大洋,另有一番天地。” “那里有几样神奇的作物,若将之推广种植于我大汉,足可养活比我大汉鼎升时再多十倍的人口。” “臣奏请大王打造海军,就是想有朝一日请大王派兵远渡重洋,将那几样作物的种子带回我大汉,以造福我大汉百姓,助大王开创旷古绝今之盛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