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黄河东岸,蒲坂津。 此时的文钦,正立马横枪,目光穿过滚滚黄河,打量着对岸蒲坂关。 眼见关城上空烟火熄灭,文钦遂是判断,曹操大军应该已赶到了蒲坂关。 “可惜啊,曹贼,你空有四万大军,却无片帆过河,只能望河兴叹!” “大司马这一计,当真是妙啊!” 文钦讽刺的目光望着对岸,口中却又啧啧赞叹。 这就是萧和之计。 当日安邑军议,他不是担心三千铁骑,不足以阻挡十倍魏军过河么。 于是萧和便授以他计策,令他在夺取蒲坂津之后,顺势渡河将对岸蒲坂关也拿下。 然后就只做一件事: 将蒲坂关及上下游百余里的船筏,统统都付之一炬! 没船没筏,你曹操就算有百万大军,又能如何? 曹操只能临时打造船筏,这就需要时间。 而此时的刘备,十万大军已入箕关,重兵正星夜兼程赶至蒲坂津。 只要能拖延曹操渡河三日左右,就能熬到援军抵达。 到时候我数万兵马,屯驻于蒲坂津,你曹操还想过河? 问问你那点兵力,你够用吗? “传令下去,全军严守蒲坂津,时刻监视对岸魏军造筏进展。” “再派信使往安邑,向大司马禀明军情,就说我们已经依计行事,一切顺利!” 文钦冷冷一笑,拂手下令。 … 安邑城,东门大开。 萧和带着丁奉,诸葛诞等诸将,早早已候立于城门外。 日当正午之时,东面大道上,一支大军浩浩荡荡而来。 “汉”字旗皇旗,清晰的印入眼帘。 “大司马,陛下到了…” 身边诸葛诞笑着提醒,脸上是如释重负之色。 萧和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根据现有情报,夏侯惇已率两万余兵马,自晋阳南下过平阳郡,进抵河东地界。 文钦那一边,尚未传回消息,不知是否成功夺取蒲坂津。 现下他面临的形势,乃是以七千兵马,要面临曹操夏侯惇两路合计六万余兵马的夹击。 哪怕智计如他,也未敢狂妄到以区区七千步骑,轻松击破十倍之敌。 倘若真让曹操顺利渡河,夏侯惇大军兵临城下,他还真没胆量困守安邑,必会选择弃城退往箕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