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又见冀中骑兵团-《亮剑特种兵:谁说我是兵王》


    第(3/3)页

    不久以后,真的看到了一辆坦克。

    很大。

    很魁梧。

    主炮又粗又长。

    “这就是五九式坦克。”

    “也可以叫红星坦克。”

    张楚决定给五九式坦克改一个名字。

    因为坦克的外面,都刷着一个红色的五角星。所以干脆叫红星坦克。

    刚好,咱们红军就是以红色五角星作为帽徽的。

    “红星坦克……”

    黄政委努力的稳定自己的情绪。

    他确实是文化人。对坦克虽然了解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听说过。

    毕竟,和日寇作战,日寇的三法宝,就是重炮、坦克、飞机。国军就是这样被击垮的。八路军遇到日寇的三个法宝,也是相当的头痛。

    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

    只能躲。

    要说不憋屈,那是不可能。

    然而,残酷的现实就是如此。必须接受。还得想办法克服。

    没想到,张楚居然有坦克!

    其实,张楚也是刚刚才想到的。坦克应该在华北平原投入使用。

    在泉城那边,其实不需要坦克部队。因为那边有足够的反坦克火力。日寇的坦克数量也不多。击毁一辆就少一辆。

    相反的,华北平原这边,才是日寇的大本营。

    日寇援军可以从天津卫、塘沽口源源不断的登陆。无论是人员,还是物资,都非常多。

    暂时来说,渤海湾还是日寇的天下。

    战争初期的日寇,力量非常强大,组织一百个师团基本没问题。

    但是,日寇的坦克技术,并不先进。

    日寇最主力的坦克,重量也就是十几吨。和三十多吨的红星坦克完全无法相比。

    既然有红星坦克,那就有攻击平津的希望。

    真的。

    之前李云龙副本没有完成的任务,准备在这个副本完成。

    组建坦克部队!

    反攻平津!

    将日寇撵下海!

    “你刚才说有多少辆?”

    “十二辆。”

    “以后还会有吗?”

    “陆陆续续会有一些。但是数量不会太多。”

    “知道了。”

    黄政委理解的点点头。

    这才是常态。

    如果说这个红星坦克也可以大批量生产的话,咱们八路军就可以直接平推了。

    直接反攻平津!

    直接将日寇杀的跳海!

    不过,现在有这十二辆红星坦克,感觉也已经是很强的突击力量。

    完全可以对日寇发起强攻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

    没有人会操纵。

    他明白张楚刚才和他说话的意思。

    就是红星坦克,我交给你了。什么学习,训练,战斗之类的,他就不管了。

    事实上,张楚就一个人。也管不到那么多。

    一辆坦克,就需要四个车组成员。十二辆,就需要48个。这还是战备车组。肯定得有后备车组。那就是一百多人了。

    另外,还必须有后勤保障。包括汽车什么的。那也得一大票人。

    关键是,这些人,都得有一些文化。

    否则,连基本的操作说明书都看不懂,根本就无法展开训练啊!

    这是一个严重的技术断层。

    红军以前也就是整整山炮之类的武器,连100毫米以上的重炮都没有。何况是坦克?

    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幸福的烦恼。

    哪怕是不会开动坦克,那十几门坦克炮,也可以当做炮兵使用。

    张楚忽然想起赵刚。

    不知道这个时候,赵刚接到命令没有?

    如果有,立刻南下,估计也需要好多天才能到达冀南地区。到了以后,也是隶属黄政委指挥。

    如果赵刚提到坦克的事,估计会立刻被任命为坦克团团长。

    他这个燕京大学的大学生,一二九运动的参与者。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革命意志,都是坦克团的最合适人选。

    但是暂且不提。

    等赵刚来了以后,自己向黄政委报到。

    张楚准备开溜。

    “黄政委,你忙,我先走了。”

    “你去哪里?”

    “睡觉。”

    “去吧!”

    黄政委急忙说道。

    张楚立正敬礼,然后转身去了。

    真的困了。

    虽然是湿漉漉的,也得找地方睡一觉。

    迷迷糊糊的,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天色大亮。好像雨水也停了。走出房屋一看。确实如此。

    雨停了。

    地面上依然很多积水。

    所有的道路,依然泥泞。被大量的人员反复践踏过后,更加浑浊不堪。

    “胡团长!”

    忽然看到胡维庆。

    哦,他已经到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团的兵力。

    现在,所有人员,都全部隶属黄政委指挥。所有到来冀南的部队,都交给黄政委指挥。

    同时,在泉城周围的所有部队,也都归属罗主任指挥。

    “张参谋!”

    “胡团长,你的部队换装没?”

    “换了!”

    “还需要什么吗?”

    “暂时不需要。”

    胡维庆回答。

    他的主力团,其实也只有七百多人。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一些放出去的部队,还没有收回来。最后集中了七百人就急如星火的上路了。

    在黄政委那里,他已经领到了七百多人的武器弹药。足够。

    但是现在的问题,不是立刻发起战斗。而是重新编组。要将每个营都拆出来,重新组成一个团。

    每个营又要拆分为三个连,重新组建三个营。

    每个连……

    每个排……

    每个班……

    以此类推。

    最终,就是以老带新。人员暴涨。

    显然,这样可以有效的扩充部队。但是,综合战斗力会下降。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不过,这些事,黄政委,还有其他的八路军干部都会处理。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回去黄河铁桥。

    “对了。你们有没有谁愿意跟我乘船南下?”

    “我安排几个报务员跟着你!”

    “好的!”

    黄政委安排了五个报务员。

    他们的任务,是到达泉城附近。向罗主任报到。

    罗主任那边缺报务员。

    有电台。但是没有报务员。

    其实,黄政委这边也缺。但是,为了战斗需要,他主动调出去更多的报务员。

    于是上船。

    开着鱼雷快艇南下。

    顺流而下,速度飞快。很快到达黄河铁桥附近。

    一路上,居然没有遭受到日寇射击。

    黄河北岸,也不见日寇。

    怎么回事?

    后来才发现。是南岸的八路军用高射机枪教日寇做人。

    “突突突……”

    “突突突……”

    直接隔着黄河扫射。

    因为口径大,射程远,黄河北岸的日寇伤亡不断。没办法,只好撤离岸边。

    于是,黄河暂时就成了八路军的内河。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