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徐溥摇了摇头,道:“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突破,很难。” “会不会是研究方向出了问题?” “方向是皇上亲自定的,理应不会有什么问题,现在的关键是材料,很多东西根本达不到预期,仅仅一个元器件,就要尝试上百种材料,难啊!” 童轩又问道:“你有没有想过,先做一个简单的模型机出来?” “简单的……” 徐溥突然愣住,喃喃道:“是啊,为什么不做个简单的出来?” 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当初拿到图纸之后,便将所有精力放在每个部件的设计和制作上。 可是,以目前的水平,实在是难达到要求。 “童兄提醒我了,电话太复杂,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简化的出来,比如说……” 徐溥来了兴致,随手找来纸笔,开始画图。 “按照皇上给的图纸,电话是来传递声音的,只要线路贯通,理论上,两个人相隔万里也可以对话。” “我仔细研究过,电话的原理和传声筒不同,传声筒是直接传递声音,而电话则是要将我们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线路传导到另一端,再将电信号转化回声音。” 这番话说的很拗口,恐怕也只有童轩能听得懂。 毕竟是大明朝研究电学的祖师爷,就算很多名词没听过,大致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徐溥越说越兴奋,继续道:“电话的难处也在此,就是声音和电信号之间的转化问题,皇上说需要用到半导体,我们团队至今还没搞清楚半导体是什么,不过,方才童兄所言,让我大受启发!” “如果我们放弃电信号和声音之间的转化,直接用电信号传达信息,是不是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童轩沉思片刻,问道:“如何用电信号传递消息?” 徐溥已经有了主意,说道:“我不确定能否成功,还需要童兄配合一下!” 童轩又问道:“我们现在没有实验设备,你打算怎么做?” 徐溥四下看了看,说道:“够了!” 这里本就是电力实验室的仓房,存放着很多材料和设备。 对于徐溥刚刚设想的新鲜玩意,这里的东西已经足够了。 两人又聊了许久,将思路确定下来,便开始准备。 首先,需要的是电池。 童轩已经研究出蓄电池,需要用到锌棒、硫酸、铜棒等,这些东西仓房里都能找得到。 这种电池的非常原始,因为功率很低,相对而言,成本就变得很高。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实验室才会用到。 童轩想到的这种简易电话,其实并不叫电话,而是有个专属名称,叫做电报。 不管是电话,还是电报,只是个名字而已,并不重要。 两人配合之下,很快组装起一块电池。 然后,徐溥又找来木板、铜线、铁钉、铜片等材料。 现在的铜线已经不再需要包裹棉纱了,而是在外面刷一层漆,这种做法既快捷又安全。 准备好了一切,徐溥开始组装。 按照刚刚想好的思路,先取了木板平放,钉入长钉,待钉子裸露出木板两厘米方才罢休,此后再将短钉固定在木板上,用衔铁和它们相连,随即在这长钉上,缠绕铜线,发报机便大抵制成了。 做好发报机之后,又如法炮制,组装一架收报机。 接下来,便是搭设电线,仓房很大,两人刻意将线拉长一些,发报机和收报机分别置于仓房两个对角。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大明朝第一台电报机就算做好了。 徐溥来到发报机的位置,缓缓开启…… 嘀嘀嘀! 童轩清楚地看到,那环绕着铜线的电磁铁震了震,还发出了声音啊。 成功了! 两人欢呼雀跃,庆祝第一实验成功。 可是,问题来了。 童轩问道:“我们怎么确认要传递的消息呢?” 这玩意不能说话,就嘀嘀嘀响了几声,能说明什么? 徐溥皱眉思索,道:“需要在特定时间,特定要求下起到作用,比如说,机器一响,就说明有敌袭。” “你的意思是,将这东西当作烽火台?” “大致如此。” “方才响了几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