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祁镇却摇头道:“你们自诩读书人,朕问你,孔圣人曾说过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何解?” “这……” 曹鼐突然哑火,张益和邝埜也是低着头不说话。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有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 孔子当场就不乐意了,说道:他打你了,你还感悟他,如果他对你好,你怎么办? 并且说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别人对你好,你就对他好,别人惹了你,你就弄死他! 朱祁镇已经下定决心,从此绝不再以善面待人,今天就是一个开始。 曹鼐眉头紧皱,心中暗暗琢磨,如何才能让皇上改变主意。 他倒不是担心杨旦杨洪,如此考虑,只要是因为皇上今天敢诛杨旦的十族,明天就能诛自己十族。 这种头能不开,尽量不要开! 一旦开了,便一发不可收拾,后果不堪设想。 “皇上所言极是,不过……这诛十族并不在大明律,也没有明文规定第十族该如何界定,如果此事处置不当,或者有人从中挟私报复,到时候人人自危,反倒有矫枉过正之嫌。” 这番话说的倒也有些道理,大明律写得清清楚楚,九族分别是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可没写第十族是谁。 按照方孝孺的诛十族,便是同窗、朋友、门生等人,可是,这些人的界线很模糊。 杨旦从读私塾开始,一直到国子监,不知有过多少同窗,莫要全都找出来,挨个放血? 这样做很明显不合理,也不现实。 还有他的朋友,怎么才算朋友? 平日里经常在一起喝酒,一听借钱就装肚子疼的那种,算不算朋友? 如果这道界线不能确定,办案人员看谁不顺眼,就说他是杨旦的朋友,岂不是要制造出很多冤假错案!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