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红歌会(一)-《一叶知秋:龙城故事》


    第(3/3)页

    就在这时,他放在枕边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铃声在安静的宿舍里显得格外突兀。陈秋铭拿起来一看,屏幕上跳跃的名字让他微微一怔——江芸。

    他连忙对林晓安和诸葛宁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清了清嗓子,接通了电话,语气恭敬:“江主任,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江芸温和但依旧带着领导气场的声音:“陈老师,听说你昨天吃东西不太舒服,休息了一天,现在怎么样了?”

    陈秋铭心里一暖,连忙回答:“感谢江主任关心!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就是还有点没力气,让您费心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注意。”江芸客气了一句,随即转入正题,“是这样的,陈老师。刚刚学校的胡书记——胡国华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他办公室打电话过来,说想见一下你。你看看方不方便现在过去他办公室一趟?”

    胡国华书记?陈秋铭心里咯噔一下,这位可是学校领导班子里的实权人物,平时极少直接接触他们这些普通教师。他不敢怠慢,立刻答道:“方便!江主任,我马上过去!胡书记之前……之前确实提过有机会要见见我,我这就去。”

    挂了电话,陈秋铭也顾不上身体那点虚弱感了,立刻从床上翻身下来,对林晓安和诸葛宁静说:“你们先按计划准备着,领导邀请的事等我回来再定。胡书记找我,我得马上过去。”

    他迅速打开衣柜,取出一件熨烫得笔挺的浅蓝色衬衫和一条深色西裤,换下了身上的休闲睡衣。又对着镜子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那头标志性的灰白头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些。

    看着陈秋铭匆匆离去的背影,林晓安和诸葛宁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好奇与猜测。胡书记亲自召见,这可是大事。

    ……

    南区行政楼,是龙城大学最高也是最威严的建筑。陈秋铭乘坐电梯直达顶楼,走廊里铺着厚厚的地毯,脚步落在上面悄无声息。两侧办公室的门都紧闭着,显得异常安静肃穆。他按照指示牌,找到了挂着“副书记办公室”铭牌的房间,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沉稳有力的中年男声。

    陈秋铭推门而入。这是一间十分宽敞的办公室,视野极佳,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可以俯瞰大半个校园。装修风格简洁庄重,巨大的红木办公桌后,坐着一位看起来五十多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子,正是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国华。

    “胡书记,您好!我是法律系的陈秋铭。”陈秋铭上前几步,微微躬身,态度不卑不亢。

    胡国华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头,目光锐利地上下打量了陈秋铭一番,脸上露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伸手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陈秋铭老师,坐。”他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种久居上位的威严。

    待陈秋铭坐下后,胡国华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开门见山地说道:“陈秋铭老师,我对你是有印象的。”他语速不快,每个字都咬得很清晰,“你曾经在新州市教育局工作过,后来调动到新州市侦查委,在里面工作了将近七年时间,然后才通过人才引进,到了我们龙城大学。你看,我记得对不对?”他竟然将陈秋铭的简历关键节点一字不差地说了出来。

    陈秋铭心中一震,脸上难掩惊讶之色,他没想到胡国华会如此了解他的过去。他连忙欠身回应:“胡书记,您……您居然把我的简历都背出来了?我真是……受宠若惊,没想到您工作这么繁忙,还会关注我这样一个普通教师。”

    胡国华淡淡一笑,摆了摆手,那笑容里带着洞察一切的意味:“当时教师工作处的孙处长去新州考察你之后,回来就跟我详细汇报过。他说,可是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尤其是像你这种,有过多年实战经验的成型侦查干部,那可是太难得、太宝贵了。”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直视着陈秋铭,“你也知道,我们学校纪委,不像地方纪委那样规模庞大,机构健全。我们下面拢共就三个科室,人员编制有限,而且基本都是校内老师或者行政人员转岗过来的,真正科班出身、精通侦查业务的……凤毛麟角。”

    他身体靠回椅背,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和期待:“所以,我一直就有个想法,想把你这样的人才,调到我们学校纪委来工作,充实我们的专业力量。你的那份冷静、敏锐和对纪律规则的深刻理解,正是我们需要的。”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露出一丝无奈的表情,“但是呢,似乎你们法律系的江芸主任那边,很舍不得放你走,几次沟通,她都表示你是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骨干,不肯放手。所以啊,这个事情,就暂时搁置下来了。”

    陈秋铭静静地听着,心里快速消化着这些信息。他之前隐约听说过学校纪委想调他,但没想到是胡国华亲自关注,而且阻力来自爱才的江主任。他略一思索,谨慎地回答道:“感谢胡书记的赏识和厚爱!我在目前的教学和班主任岗位上,确实也感觉挺充实,能和学生们在一起,看着他们成长,很有成就感。当然,如果学校党委和纪委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安排,我作为一名党员,随时听候组织调遣,保证完成任务!”

    他的回答既表达了安于现状的满足,也表明了服从组织安排的觉悟,滴水不漏。

    胡国华对他的回答似乎还算满意,点了点头:“嗯,有这个态度就好。”他换了个话题,“对了,上次我看过你替校办撰写的那份关于校园安全管理的调研报告,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建议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我很满意。所以啊,以后学校层面,特别是党委这边,还有一些重要的文字材料,可能就要多拜托你了。”

    “胡书记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陈秋铭立刻表态,“只要领导信得过,我一定尽力写好。”

    “好!”胡国华脸上露出了更真切一些的笑容,“正好,我最近在构思一篇关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需要一些一线的、鲜活的情况和案例。你正好是班主任,又带着班级,对这方面应该有很多直接的了解和体会。这个任务,如果没问题的话,就交给你了,怎么样?”

    “没问题!”陈秋铭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这既是信任,也是机会,“我一定深入调研,认真思考,争取拿出一份有分量、有参考价值的报告!”

    “很好。”胡国华赞许地点点头。

    陈秋铭看着时机成熟,便顺势提出了邀请:“胡书记,正好有件事想向您汇报一下。我们法律四班,为了纪念建党日,准备在这周举办一个红歌会主题团日活动。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准备了不少节目。您看……您到时候能不能百忙之中抽空,赏光去参加一下,指导指导我们的工作?我想,同学们要是知道您能来,一定会非常开心、非常鼓舞的!”他语气诚恳,带着期待。

    胡国华闻言,颇感兴趣地挑了挑眉,笑道:“哦?红歌会?这个形式好啊!既弘扬了主旋律,又贴近学生生活。我最近也正琢磨着要多参加一些基层的党团活动,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面貌呢。你们这个活动,可真是一个好机会!行,我记下了,只要没有紧急会议冲突,我一定去!”

    “太好了!太感谢胡书记了!”陈秋铭心中大喜,连忙起身道谢。有了胡书记这尊“大佛”坐镇,他们班的红歌会,想不引起重视都难了。

    又简单交谈了几句,陈秋铭便知趣地告辞离开了。走出行政楼,傍晚的凉风吹拂在他脸上,带来一丝清爽。虽然身体还有些虚弱,但他的心情却如同这夏夜的微风,轻松而愉悦。不仅解决了红歌会的领导邀请问题,还在胡书记那里挂上了号,得到了一份重要的调研任务。他抬头看了看已然亮起繁星的天幕,感觉前方的路,似乎又清晰、开阔了几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