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11章 董卓嗔怒!大汉气数未尽,又有光武重生! 自己的左前方,距离约有百步,西凉骁骑的阵型,相较于正前方的兵马,略微显得单薄,似乎更容易突破。 身经百战的韩当一眼便知,对手是为了阻止自己突围,加厚其战略纵深,仓促变阵之下,在细节上的操作明显不足,暴露出了破绽。 实际上,越是大规模集团化作战,越是能衡量一员统帅的能力,因为需要思考的方面因素非常多,由此产生的操作便多,暴露出来的破绽便会多。 而衡量一员统帅的能力,不单单是要战略方向正确,更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操作,从而减少暴露破绽。 破绽暴露的越少,其人的统帅能力则越强。 很明显! 西凉骁骑的主将统帅能力仍差火候。 虽然其大的战略方向正确,但操作细节不足,暴露出了更大的破绽。 反观韩当,麾下兵马不过只有八百骑,虽然相对弱小,但船小好掉头,易于掌控,队列的灵活机动性,远非西凉骁骑可比。 没有丝毫犹豫。 韩当临机决断,铿锵下令:“传令,右前方向突围。” 对方主将明显作战经验丰富,如果直接转向左前方,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忌惮,察觉到左前方防御薄弱的破绽。 一旦在前进的途中,被对方以兵力优势弥补,那么韩当麾下的八百精骑,即便作战实力再强,恐怕也会被慢慢消耗而死。 不得已之下。 韩当只能朝右前方突围,制造一个假动作,迷惑对方主将的同时,令其左前方的阵型,变得更加薄弱,易于突破。 与此同时,韩当会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将队伍扭转方向,令张辽变成前军,而自己变成后军,方才能一举转向,向着左前方突围。 不过 韩当如此这般,需要张辽的密切配合。 张辽若是难以明白自己的战略,那么八百骑兵势必会全军覆没。 韩当身后,传令兵应声承诺,高举红绿旌旗,传达指令。 “文远将军!” 韩当心中暗暗祈祷:“你可一定要明白吾之决心啊!” 命令下达,韩当毫不犹豫,铿锵下令:“杀—!” 勒马转向右前方。 韩当绰矛在手,猛夹马腹,宛如一柄利刃般,向前猛攻。 与此同时,张辽心中同样惊异。 西凉骁骑的变阵速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尤其左右两翼的迂回速度,更是直逼自己的后方。 若是再这样下去,只怕还没有冲出包围,麾下兵马便要被其包了饺子。 正当张辽忧心忡忡时。 忽然。 队伍前方有红绿旌旗闪烁,其最终指向了右前方。 这意味着,韩当没有选择正面突围,而是要转向右前方,朝那里突围。 怎么回事? 对此诡异的操作,张辽疑惑不解。 但他却没有下意识认为韩当此举愚蠢,而是在思考其深层次的原因。 毕竟,韩当可是有着十余年的作战经验,岂能干出于军中临时变阵,这样的骚操作。 其若是迫不得已如此,必然是有其余方面的考虑。 张辽紧随其后,偷眼观瞧四方。 咦? 左前方向的阵型明显单薄。 可是,韩当没有直扑左前方,而是向着右前方向冲杀,甚至隐隐有掉头的趋势。 难不成. 一个疯狂的念头,闪过张辽的脑海。 韩当应该是在要运动中迷惑对手,然后于细微处调转方向,从而令后队变做前队,从左前方突围而出。 没错! 一定是这样的。 这一瞬,张辽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虽然,这样的想法近乎于疯狂,但张辽不得不承认,可操作性极强。 而且此计若成,张辽有近乎十成的把握,可以在后方西凉骁骑完成包围前,冲出敌阵! 真不愧是有十余年作战经验的老兵啊,艺高人胆大,即便是张辽,也不由地暗暗敬佩。 张辽心下狂喜,暗自言道:“义公将军放心,我张辽必不负厚望。” 当下,张辽勒马甩尾,操起马槊,向着左前方向摆尾。 因为他非常清楚,此计若要成功,变队乃是关键。 毕竟,快速的拨马转身,会令队伍露出极大的破绽。 韩当只能在运动中,缓缓实现这种动作,从而于细微处,完成变阵。 这需要两人的倾力配合,诚如在巨浪中的小舟,一个负责船头,一个负责船尾。 噗!噗!噗! 张辽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快如闪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