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新帝点点头,看向一旁叉着双手的周文生。 “周司徒,你怎么看?” 新帝也是郁闷。 三公之中,其实只有周文生是纯正文人,其他两位都是文武皆能,而且在朝堂文武之中都有不少故旧。 周家底子薄,除了周文生自己因为遗诏而成为司徒,其子周玉林有保驾之功,手掌皇城禁卫军权。 其他的,都不足道。 周文生也知道情况,平日时候,根本不参与军国大事的意见,倒是和稀泥的多。 果然,当新帝问起,周文生直接摇头:“陛下,我是文臣,对在、军伍之事,实在不熟。” 新帝目中露出失望之色。 “不过——” 周文生忽然开口。 “微臣帮陛下举荐一位,想来,他能给陛下意见。” “谁?”新帝欣喜的问道。 “他就在大殿之外,陛下可以宣他进来。” 周文生拱手道。 “好,快宣!”新帝大喜出口。 因为新帝与太子争位,皇城之中各家都是不愿掺和其中。 说不定前太子归来,大虞朝堂就要一扫而空。 而且,其实前太子麾下,也是各家子弟投效。 两边下注而已。 这半年来,除了新帝提拔些官员,各家都在观望,竟是没有一位人才举荐。 此时周文生举荐人来,算是一个突破口。 不过片刻,身穿青袍的赵申,还有穿着白色长衫的赵灵霜缓步走进。 “赵申、赵林拜见陛下。” 两人躬身施礼。 他们一人在前,一人在后,显然,以赵申为主。 “免礼,司徒举荐,赵申你说说,你对朕与逆贼之间一战,可有胜算?” 新帝看着赵申,急忙问道。 周围一众官将也是看向赵申。 那些文官微微皱眉,武将已经是满脸不屑。 一个身穿青衣的朝堂外人,能懂军国大事? 赵申摇摇头。 新帝面上露出失望之色。 “陛下,我所知军国之事,都是道听途说,以此为凭,如何能为陛下分忧?” 赵申向着新帝一躬身,高声开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