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起兵-《大唐新世界》


    第(2/3)页

    他派刘文静出使漠北,与始毕可汗相约——“唐公得天下,土地人口归唐公,财帛归突厥。”始毕可汗大喜,答应鼎力辅助李渊的起兵大计。

    六月十四日,李渊组建大将军府,自为大将军,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和前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温大雅仍和他弟弟温大有共同掌管机密,任命武士彟为铠曹参军,刘政会和武城人崔善为、太原人张道源为户曹参军,晋阳长上邽人姜謩为司功参军,太谷长殷开山为府掾,刘政会为府属,以及权弘寿、卢阶、田德平参佐等官。

    李渊将招募来的兵马分为左右三军,世子李建成封陇西公、左领大都督,统领左三军;次子李世民为炖煌公、右领大都督,统领右三军;李元吉为姑臧公,领中军。长孙顺德、鹰扬郎将王长谐、姜宝谊、刘弘基、窦琮、李高迁、杨毛、阳屯、魏进等人分别为左右统军、副统军。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

    十八日,突厥始毕可汗派其柱国康鞘利、级失、热寒、特勤、达官等,送马千匹来晋阳城进行互市,并答应借兵给李渊。李渊派刘文静随康鞘利回突厥汗帐,联络借兵事宜。

    七月,李渊领军三万于军门举行誓师大会,留元吉守晋阳城,大军浩浩荡荡沿着汾水南下进军关中。

    此时,瓦岗军渐渐于中原坐大,但同时也招致隋军的疯狂反扑。天下虽然纷乱,可隋朝拥有天下的名号还在,隋军主力还有相当的战斗力,各路割据政权中也是彼此牵制且相互观望,并未出现任何一方代隋而坐拥天下之势。

    值此风云变幻之际,李渊经过深思熟虑,采纳了刘文静的计策。义军打起了“安隋室”的旗号,一来避免树敌过多,二来最大限度的保存自身实力。

    大军所过之处,遍撒檄文——“今天下流寇四起,社稷有倾覆之忧!朝政日败,百姓有亡命之危!兹尔唐公,不忍黎民倒悬,欲匡扶社稷,斧正纲纪。天下纷乱,皆因佞臣当道,政令偏私所致。义军南下,即为拯民于水火,还天下太平……”

    沿途百姓听闻李渊兴起义兵,纷纷报名参军。加之李渊素来德望甚高,各路义军也纷纷前来投奔。

    大军虽然在河东城受到隋朝名将屈突通的阻截,久攻不下。但李渊很快调整了思路,听从了汾阳人薛大鼎的建议,向西渡过黄河,自渭北原南下长安。

    关中的义军听闻唐公李渊来到,纷纷归附。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和其丈夫柴绍也聚拢了数万人马,前来汇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