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暗夜狙击-《抗战之三生传奇》


    第(2/3)页

    “啪勾!”枪声响起,探照灯猛然一晃,便停止不动,而旁边的鬼子却是仰面摔倒。

    这个角度不错。沈宸推弹上膛,再次瞄准,就等着下一个鬼子。

    “啪勾!”又是一个人影晃了晃倒下去,而他的手则刚摸到探照灯。

    敌人在据点内猛烈射击,向着所有可疑的地方泼去子弹。

    沈宸已经收枪躲起,微眯着眼睛,听着子弹在空气中发出啾啾的尖啸,或是打在周围发出噗噗、啪啪的响声。

    一阵混乱过后,探照灯再次扫来扫去,找寻着可怕而又狡滑的对手。

    鬼子军官从碉堡的枪眼里透过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外面,看似平静沉稳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股焦虑。

    开阔地好象藏不了什么人,那就只剩下更远的距离。敌人的射击能达到那个程度嘛,鬼子军官不愿意相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祥的预感越来越浓重地压在心头。

    鬼子军官把观察的地域放远,仔细搜寻着。只不过,夜间的光线使他看起来很费劲。

    经过了又一次的袭击,骚动渐渐停息,据点里显得很沉静,很压抑。

    探照灯在可能的地域反复扫视,但却没有什么收获。

    身后闪了一下亮光,鬼子军官警觉地躲开了射击孔,喝斥道:“不要点灯火,这是命令。”

    “哈依!”一个鬼子军官赶忙熄了灯。

    外面突然又响起了枪声,探照灯又被击灭,这让鬼子中队长皱紧了眉头。

    从大概的判断来看,枪声的方向有所变化,说明对手是在移动着,是在换着方位在狙击。

    据点易守难攻,是个堡垒,但也象是个铁笼子。

    封锁沟、铁丝网阻挡了强攻的脚步,也使得进出变得很不方便。只有两个带吊桥的出口,等绕出去追击的话,袭击者往往已经逃之夭夭。

    而且,还得小心被诱入地雷等陷阱的埋伏阵。

    在抗日战场上,敌我双方都在根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发挥己方的长处,规避己方的短处。

    日军装备好,火力强,战斗素质高,便攻城掠地,以正规战为主,希图一举歼灭敌人。

    而抗日武装人数多,又是在本国土地上作战,但武器训练皆不如人,便采取避实击虚,利用熟悉地形地势的特点,对日军进行骚扰袭击,积小胜为大胜。

    所以,在沈宸的狙击下,且是在夜里,敌人有些应对乏术。

    从主动袭击的角度来看,沈宸也是更为主动,活动范围更广,自由度更大。这让鬼子中队长感到很难在一个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找到他。

    而找不到,甚至说看不见的对手,才是最可怕的。你再有强大的火力,训练有素的士兵,又去向谁施展呢?

    对于受到狙击的部队来说,通常采用对可疑方位的火力压制来干扰狙击手的射击,同时迅速接近敌人,以寻找狙击手。

    而寻找敌方狙击手的方法包括通过枪声、动植物的动态、子弹的射入角,甚至是猜测敌方可能采用的有利地形来判断。

    当然,这是受过反狙击训练的军队的作法,在现在这个时候,相信世界上也没有哪支部队受到过系统的反狙击训练。

    而对上沈宸的这些日本鬼子,便只能自怨命苦倒霉了。

    一夜的时间对于据点内的敌人显得很漫长,天亮之后,敌人便派人在四周搜寻,可却没有收获。

    嗯,也不能说是没有收获,三颗地雷被引爆,鬼子收获了两具尸体、三个伤兵。

    加上昨晚的损失,还没看见敌人,就已经阵亡了五人,伤了三人。这个代价对鬼子来说,真的是难以接受。

    但对地雷的恐惧,又使鬼子不敢再搜索更远的距离。

    以往在野外,鬼子凭借战斗素质和火力优势,是希望与抗日武装发生战斗的。但现在,依然是看不见的杀机在威胁和震慑着他们。

    ……………

    漆黑的夜空,象浸透了墨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