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边谢家人匆匆出了村,李氏妯娌两人还回头朝谢宁看了一眼,“呸”了一声。 谢宁将牛车赶到茅屋前,村里人一脸的热情,围着茅屋久久不散,人群里也有不少姓谢的族人,他们不是村里的族老,自是不用揣着架子。 萧煜将板车卸下,却发现因为买牛是临时起意,到家了连个牛棚都没有,没想村里人三个四个的回家拿工具,没一会儿都上前自告奋通的帮着盖牛棚了。 唐氏都被这阵营给吓住了,孙女手上的银钱不多,她怎么买了头牛回来,平素去城里的次数也不多,再说每次磨的药粉也没有多少,犯不着用上牛车呢。 帮着他们做木活的金大郎放下的活计也帮着上前搭棚去,听说牛将来村里人都能用呢,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这头牛更是要好好的宝贝着。 谢宁没想一头牛就将人都招了来,这么下去,或许她可以想法子联合村里人一起对付村长,呆会谢家人去了县衙,必定就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一定会闹到他们家来,到时她就将村里人喊了来评理,让谢家人闹不起来。 谢宁将自己买下的瓜子与粒子一样不剩的拿出来分给村里的孩子们吃,大人们虽然没得吃,但看着自家孩子能尝到这些好吃的,便心头高兴的紧,这五丫头居然这么大方呢。 很快牛棚搭好了,牛栓在里头,早有村里人抱了草过来喂牛,村里人甚至还说派家里的孩子过来帮着放牛,左右年纪小也干不了什么事,想用牛的就派人,家家轮流着来,这样也免得谢宁辛苦。 谢宁听到这话忍不住想笑,唉,早知道一头牛能解决的事,何必费那么多的劲。 她爽快的同意了,只要她在这一点上同意了,明年村里人用牛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唐氏也没有想到村里人忽然变得这么热情,不过要住在村里头,自然要跟村里人相处好一点,这样祖孙俩才不容易受委屈。 天黑下来,村里人终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谢宁来到牛棚前,看着吃得肚子圆滚滚的牛,忽然向唐氏说道:“奶奶,我倒想到一个生财之道。” 唐氏疑惑的看着她。 谢宁说道:“等再赚些钱,我们就再去买头牛回来,到时做一辆车的形状,可以多载些人,专门跑镇上赶集与县城,收他们的车费,至于咱们村的,只要挑担子的,或者身体不舒服的病人和老人就不用收钱,然后想免费坐牛车的,村里人就各家派一人出来轮流着赶牛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