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第670章 高调办私塾-《农门丑女:养个夫君好种田》


    第(2/3)页

    私塾读书是免费的,但是要求也极为严格,这日只做登记,事后会去调查,家世清贫,着实读不起书的才能入读。

    而且家中孩子多的,便选最聪明的那一个。

    于是经过三日筛选,终于确定了人数,一共二十位弟子入读。

    而谢宁早已经让作坊做出无盐私塾的儒衫,儒衫上衣角的刺绣却是由闵姨带着家中女娃帮着做好的。

    世上独一无二的儒衫,与京城里国子学的完全不同,却比国子学的穿着更好看。

    入私塾有几条戒律,一是不能大声喧哗,二是衣冠整齐,三是爱洁节检。

    这二十位弟子从启蒙开始,直到他们走个科举之路,包括到会试,都由小包子指点,千载难逢的机会。

    转眼此等善事在民间传开了。

    而小包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当私塾第一日入读时,看着这二十位弟子纷纷穿上新儒衫,头上梳得整齐,头顶的儒帕更是崭新。

    这么一行人往私塾前一站,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街坊们也为了这一日,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跑来围观了。

    人群里有权贵子弟看到,只道谢家这是要哗众取宠,因为不能入士为官所做下的反抗么?

    有马车就这么走了,回去奔走相告,内城的人也知道了。

    入了私塾,大门处的一副对联吸引众人的目光,是小包子亲手所写,识字的念出来,一番解释,听者动容。

    这是小包子写下对联对他此举的诠释,他不博名利,只问心安,厚德载物,其他任凭他人说去。

    透过大门,可以看到里头学堂里坐着的孩子们,他们整齐的坐下,朗朗读书声响起,外头的街坊们还久久不能离去。

    有老人说道:“皇室出了这么一位大善人,咱们百姓有福了,接受当朝状元郎的提点,三生的造化。”

    最后还是慢慢地散去。

    谢宁在第二日收到石公公的传话,叫她入宫,皇上要召见她。

    谢宁意外,才开私塾,皇爷爷就知道了,果然是有效果的。

    但显然谢宁想多了,这些权贵们生怕此举被皇上知道,都是上下瞒着的,但是满得了不少人,却瞒不过福王。

    于是当谢宁到了御书房时,便发现福王萧煜也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