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关系户-《材料为王》


    第(2/3)页

    实验室的设备是需要充实的,买回来以后,还要对其进行升级。有些买不到的设备,他打算自制,媲美后世不可能,但能够提升一点是一点,至少要争取在某一个局部超过国外研究机构。其实许多设备,现在已经拥有了详尽的理论证明,只是缺乏相应的材料技术,以事先设计意图,无法将之转变为产品。有郭逸铭这个材料专家在,谁能比他做得更好!

    实验室完善了,他已经规划了很久的研究计划才能按部就班一一展开。

    说是研究,其实只是将他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相关设备、制备流程都在他心中。他都不用亲自动手,只要特意划定几个范围,将研究员们的试验方向约束在这个范围之内,自然就能加快研究进度。

    正常的科研,是全方位撒网,偶然取得成果。他的研究员是在小范围内有明确指向性地尝试,这种不公平竞争,别人就是拿出吃奶的劲,哪怕全世界科学家联合起来,也只有跟在他后面吃灰的份!

    前景一片大好!

    由于现在人手不足,两人回到办公室,都是自己动手。郭逸铭刚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窦卫国就抱着他的水杯,转了进来。

    他对舒雨菲友好地点点头,不待她动手,就自己拖了一把藤椅,坐到了郭逸铭对面。

    “郭所长,有了市委的支持,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展开了。当前第一件事,是研究所的人员配备。现在的问题是,想进我们单位的人太多了,通过上级领导、兄弟单位打电话、递条子的,已经不下二三十人,弄得我不胜其烦。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人根本就不具备科研工作资格,我现在头大得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他有些烦恼,也有些沾沾自喜地向郭逸铭抱怨。

    “他们都找你去了?”郭逸铭瞟了他一眼,望着水汽蒸腾的茶杯,淡淡说道。

    窦卫国看他这个样子,有些慌了,赶忙解释:“是这样,因为研究所是中外合作项目,大家都清楚,外方公司目的是赚钱,对人员要求严格,而且铁面无私,谁都不敢贸然找你。但我是中方派出人员,他们可能觉得比较容易沟通,所以先来我这里试探一下,不是对您不尊重。您看,我这不是就马上和您说明了吗?”

    郭逸铭点点头,对他这个态度还算满意。

    “都是些什么人?”他喝了一口茶,滚烫的茶水进到肚里,人也感觉热和了不少。

    “工商、税务、银行、电力局、自来水公司、公安、市政府、市委……,都有人介绍他们或是他们朋友的子女,就连上面部委、对面材料应用研究所,都托人送了条子来。之前大家对我们前景还不太明确,观望的比较多。现在市委对我们的支持力度这么大,大家都看清了形势,这不,就一下子都跳出来了。

    说来这也是没法子,知识青年大批返城以后,很多都没有工作。你去打听打听,哪个单位没有几个待业在家的孩子,满大街都是抽烟、打架的待业青年,家长心里都着急啊。

    我们是科研单位,工作体面,说出去好听,很多人都想把自己孩子介绍到我们这里来工作。这才刚开始,等到市委对我们的支持被更多人知道,上门递条的人会更多!”

    舒雨菲在另外一张办公桌上整理着资料文件,耳朵却竖起来,听着这边的谈话。听到窦卫国说的这些,她也无可奈何,在国内办事,人情大过天,要想彻底杜绝人情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最高首长亲自过问,也只好得了一时,好不了一世。

    “这些人有多少?你刚才说他们的条件都不是很好?”郭逸铭倒没有很意外,这种事他早就预料到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争端,科学的殿堂也不是一片净土,就算是后世也没有区别。

    “情况很不好,学历最高的是个应届大学生,是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两年制,今年夏天毕业,不过她学的是历史,和我们不搭界。

    还有两个工农兵大学生,一个学农的,一个学工,学工的还算勉强靠点边。

    其他的人就差得没边了,高中生十一个,初中生十五个,目前就这些。未来递条子的人肯定会更多,招进来了,这些关系户打又不能打、骂也不好骂,该如何管理实在让人头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