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照相-《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2/3)页
    却是孩子们最崇拜的英雄。
    或许,在老人们的心中,他们这些活着的,剩下的,总有种‘卑微’感,有种面对逝去者的无所适从。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因为他们活了下来。
    众人拜完年,杨小涛就在院子里开始照相。
    村里人早就知道杨小涛带着相机回来了,只是他们也清楚,这年头照相不便宜,尤其是胶卷还得冲洗,都要花钱。
    所以大家伙都没说,但杨小涛却是记着。
    “太爷,九叔,别吸烟了!”
    “坐好了,看这里,不要眨眼!”
    “对。就这样!”
    杨小涛坐在后面,伸手指挥着。
    前面杨太爷领着村子的一众老头坐在一块。
    本来他们是拒绝的,人老不上相。
    但被杨小涛一说,百年后也得让孩子认认,杨太爷几个就没法执拗。
    咔嚓
    对准焦距,杨小涛快速按动快门。
    照相机里咔啦一声,一张底片过去。
    “好,下一组!”
    杨小涛看看没问题,又是招呼着。
    很快,一群年纪不小的老婆子整理着衣服,来到中间。
    咔嚓
    有了经验,众人配合下,很快一组一组过去。
    杨石头抱着儿子,跟媳妇站在父母后面。
    咔嚓一张。
    杨大壮领着家族一起照了一张。
    杨小涛教了杨大壮怎么用相机,夫妻俩跟杨太爷也照了一张。
    最后,杨小涛来到大队部里,看着一群孩子已经摆好造型,前面的坐地上,后面的坐凳子上,在后面站着,更后面踩在桌子上。
    一群孩子中间,杨太爷,杨九叔,冉秋叶,杨小涛坐在一起。
    杨大壮小心的举起相机,一番指挥下,咔嚓一声,记录下杨家庄小学的第一张合影。
    这张照片最后一直被冉秋叶收藏着。
    直到两人逝去,前来吊唁的孩子们看着这张照片,各个哭得像个泪人。
    他们当中,有科学家,有农业家,有商人,有军人,有千里之外回来的,也有放下锄头跑来的…
    中午,杨小涛亲自做了一桌饭菜,陪着杨太爷这群老兄弟们,醉了一场。
    初一过了,初二吃过早饭,杨小涛就带着冉秋叶回到四九城。
    四合院里,三大爷人逢喜事精神爽。
    今年工资又涨了,虽然具体涨多少还不清楚,但绝不是以前的27块5。
    这大过年的,就跟院里人炫耀起来。
    看到杨小涛带着冉秋叶,大包小包的回来,阎阜贵立马上前,“这从乡下回来了。”
    “阎老师,过年好。”
    “过年好。”
    冉秋叶问着,杨小涛跟着问了一句。
    “哎哎,冉老师过年好,过年好啊。”阎阜贵一脸笑容,看着冉秋叶,“冉老师,昨天拜年的时候,听说今年的工资得涨一涨,你这工龄多久了?”
    冉秋叶听了也是好奇,“闫老师,我这才两年不到。”
    “哦,两年不到,那就按照一年算。”阎阜贵低头沉思片刻,脸上带着骄傲,“一般说来,工龄是按年来算的,但咱们特殊,这工龄短了,估计很难涨了。”
    冉秋叶听了,心理还是失落的。
    当初没去杨家庄小学的时候,她连个代课老师都算不上,一个月拿着15、6块钱,生活拮据,家里更是
    后来去了杨家庄小学,却也是拿代课老师的工资,一个月加上补贴好不容易过了20,这生活才有起色。
    再后来,嫁给了杨小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