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林凯峰同志,怎么个另辟蹊径?” 林凯峰没有马上回答牛永贵的问题,转而问起陆长顺。 他就读的军校,时不时有不少外国人。 陆长顺纳闷地说道:“你问这个干嘛?” “当然是为了创汇了。” 林凯峰淡淡一笑道:“三叔,就像我刚才说的,正常的创汇方式,以县机械厂的条件和实力,完全办不到。” “所以,要另辟蹊径。” “等等,我好像明白了你的意思了。” 牛永贵摆手打断林凯峰,插话道:“你的意思是将军校里的外国人,当成外商?” 林凯峰笑着说道:“据我所知,能来咱们国家就读军校的外国人,基本来自第三世界。” “各国将他们派来学习,可见这些人在该国,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说罢,林凯峰开始扳着手指给二人算一笔账。 论实力。 县机械厂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即便制造出一些工业零件和产品。 也未必能卖得出去。 别忘了。 当地除了县机械厂,上面还有市机械厂这个竞争对手呢。 两家都是机械厂,生产出的东西有着高度的重合性。 人员,设备,资金,人脉。 更是没有任何可比性。 其次,县机械厂认识外商吗? 市里或者县里即便给厂里介绍了外商。 人家都不用进来,站着门口看看里边的景象。 保证二话不说,拔腿就走。 外商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牛永贵频频点头道:“这话没错,咱们厂这副鬼样子,我看了都心酸,更别说那些吃过见过的外国人了。” “老陆,你侄女婿说得没错。” “你读军校时的那些外国同学,或许不会嫌弃咱们寒酸。” “毕竟,他们来自第三世界,都是穷哥们,谁笑话谁啊。” 陆长顺想了想,也是这么回事。 整整的外商看不上这里。 那些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军校生。 倒是个不错的突破点。 关键是,卖他们什么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