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普通人家根本看不到。 也只有快要结婚的年轻男女,才会想办法搞一台。 “不瞒方主任,这台收音机是我们厂的最新产品。” “啥!” 方博年“噌”地一下站了起来。 仔细打量林凯峰手里的崭新收音机。 收音机造型有些古怪,和早些年的木匣子收音机有点像。 外面没有任何的标志。 不像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收音机。 走出办公桌,方博年开始近距离打量这台收音机。 仔细看了看,做工不错。 收音机该有的零部件都有。 “它真是县机械厂生产的?” 方博年半信半疑道。 “如假包换。” 林凯峰将收音机放到桌子上,拿起插头插入电源插座。 接着,林凯峰开始调频。 伴随着滋滋啦啦的声音,喇叭里面传来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 “现在播放午间广播……” 听着收音机里清楚嘹亮的广播腔,方博年脑中只有一个词。 匪夷所思。 机械厂生产收音机,可能吗? 整个市区,都没有收音机厂。 他们的技术是从哪边搞来的? 林凯峰恭维道:“在方主任的领导教育下,我们县机械厂发挥敢想敢干,勇于尝试的精神,通过看书学习,大胆实践,已经完全攻克了制造收音机的一切阻碍。” “生产出了第一批手工牌收音机。” 方博年越听越不对劲。 这还是他认识的县机械厂吗? 敢想敢干,勇于尝试,大胆实践,就能搞出收音机? 要是真有这个能耐。 县机械厂何至于半死不活。 “是你提供的技术帮助吧?” 方博年目不转睛地看着林凯峰。 指望县机械厂搞科研。 不如指望老母猪上树。 厂长是个莽夫,其他人都是一般人。 根本没这个能耐。 唯一的可能,也就剩下林凯峰了。 “呵呵呵,方科长,谁搞出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厂为市里弥补了一项产业空白。” “拥有了自主生产收音机的能力。” “没有您的指导和关爱,我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