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牛永贵清楚地记得。 市制衣厂需要一批铁制纽扣,隔着不远就是五金厂。 五金厂有能力制造这种纽扣,原本是几句话的事情,足足拖了一年。 理由是工厂和工厂不能签署订购合同,也不能进行货品买卖。 市制衣厂需要先打报告,将需求汇报市里。 再由市里有关部门,制定纽扣的生产任务。 完成一系列的研究,制定,时间都已经过去半年了。 然后给五金厂下达纽扣生产任务。 完工以后,制衣厂动都不许动。 五金厂的纽扣需要送到物资部门登记造册,再由商业部门过来收购。 统一调拨给制衣厂。 一圈流程走下来,不用一年也要十个月。 为什么厂里众人会赞同林凯峰的疯狂主意。 大肆宣传县机械厂有能力制造收音机,倒逼上面加快审核调拨。 一句话就能概括。 等不起啊。 真要走正常流程。 今年夏天能等到商业部门过来收购,都要说一句办事麻利了。 至于上市销售,或许要到年底。 众人虽然无人搭腔,脸上的表情已经回答了林凯峰的问题。 “同志们,我从领导的话里听出来,咱们厂可能要当试点。” “成为当地第一家,半脱离计划经济的企业。” “轰!” 众人大脑一片空白。 脱离计划经济,等于是一切靠自己。 这个消息的震撼力,不亚于七级地震。 就连有了一定心理准备的陆长顺和牛永贵,也都跟着脸色发白。 林凯峰暗暗点头。 幸亏有之前的铺垫。 如果直接告诉众人,估计当场就要吓晕几个。 这就好比有一天,父母告诉十几岁的孩子。 你已经长大了,自己出去找饭吃。 家里养不起你了。 换成谁,都会如遭雷击。 环顾众人的表情,林凯峰继续说道:“同志们,这是好事,你们干嘛一副大祸临头的样子。” “就凭咱们的收音机和农用三轮车,你们还担心饿死吗?” 现场的苦涩气氛顿时为之一变。 对啊。 县机械厂有产品,有技术,怎么会饿死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