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专家们留在养猪场,一方面是指导科学养猪,另一方面,也是防患于未然。 “养猪和养其他家畜一样,数量一多,肯定会产生病害,别的不怕,怕的就是猪瘟。 “一旦闹起猪瘟,别说一千头猪,就是一万头猪,都会在短时间内全部死掉。 林凯峰忧心忡忡的说道。 李朝阳用赞同的口吻附和道:“你说得太对了,我记得71年的时候,距离你们东山大队五十多里外的另一个大队,曾经发生过一次猪瘟。 “当时他们养了五十多头猪,一夜之间几乎全都死了,病死的猪不能死,只能就地掩埋。 “心疼的社员们哭声震天,我下去指导工作,看到那幅场景,我都想跟着一块哭。 “硬生生从口粮中省出一部分粮食养猪,没承想会是这个结果。 一想起当年的事情,李朝阳不由得有些难受。 那个场面任谁见到,一辈子都忘不了。 几百人哭的震天响。 林凯峰严肃地说道:“李主任,您了解猪瘟的破坏力,就更应该知道,专家们进行研究,什么都能少,就是不能缺电。 “你说的对,做科学研究嘛,肯定要有电,才能启动科学仪器。 李朝阳不知不觉间,被林凯峰引入了他的思维模式。 林凯峰代表北方机械公司,前前后后会投入几十万经费。 等到养猪场建好,产生了经济利益。 这笔钱会一分为二。 一部分留在东山大队,另外一部分上交公社。 当然,公社要拿到这笔分成,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除了保证东山大队的电力供应,还要以公社的名义协调其他大队。 为接下来的建设提供人手。 供应用来制作饲料的秸秆等辅料。 “林凯峰同志,你提出这些要求,公社都会尽量满足,帮助贫下中农,不但是工业部门的责任,更是我们这些公社领导的责任。 “我代表公社向你们机械公司表个态度,咱们三家一块携手,将乡亲的生活全面提高。 “那个…… 说到这里,李朝阳突然面露苦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