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次性筷子不但可以创汇,还能帮林凯峰获得岛国企业的人脉关系。 尽快搞定火腿肠灌装机项目。 赔本生意没人做,砍头的生意大把人干。 物美价廉的外国一次性筷子,林凯峰就不信没有岛国企业看中。 “行,我先打听打听,等有了结果,咱们就继续往下谈。” 实话实说,如果真能够像林凯峰说的顺利,通过竹子制造一次性筷子卖给岛国获取外汇,李朝阳绝对是举双手赞成。 可毕竟是没有听说过的事。 只听林凯峰一面之词,未免有点偏听偏信。 代表公社干这么大的事情,干好了还好说。 要是出现点什么问题,李朝阳可是第一责任人。 留在公社和李朝阳一起吃过晚饭,林凯峰爽快答应以赊账的方式,将十辆农用三轮车交给爱民公社使用。 等到今年年底,机械公司再和爱民公社结算购车款。 十辆农用三轮车售价八千八百元,林凯峰直接抹了个零。 理由是帮助贫下中农搞建设。 “啥?!筷子厂……” 晚上九点,林凯峰乘坐公社吉普车返回大队。 坐在陆家院子里纳凉的几个人,听说林凯峰要帮公社建筷子厂,表情一个比一个错愕。 陆长顺说道:“筷子也能变成出口商品?” “为什么不能呢?” 林凯峰拿起桌上一块西瓜放在嘴里大口吃着。 “别说是筷子,任何有竞争力的商品,都有可能变成创汇商品。” 两三口吃完西瓜,林凯峰随手将西瓜皮丢给院子里的大黄狗。 “张专家,徐专家,电力供应问题已经解决了,公社李主任亲口答应我,明天召集其他公社干部开会讨论,重点供应电力的问题。” “说是开会,我看就是走个过场。” “无论是养猪场,还是其他配套设施,又或者是你们农科院的畜牧点,未来都会得到优先供电的权利。” 林凯峰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道:“明天我要和三叔回公司上班了,你们两位是跟我们一块回县里,还是在大队多待几天?” 张为民说道:“我们打算在这里多留几天,详细观察附近的地形地貌,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返回省里将相关的技术人员带到这里,一块与广大的贫下中农们,进行生产建设,科学研究。” 决定留下的除了张为民,徐浩东,还有林凯峰的妻子陆秀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