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凯峰愣了一下,说道:“我是林凯峰。” 一千多公里外,沈城。 一座占地面积庞大的厂区办公楼,厂长田有才激动地站了起来。 同在办公室的厂领导们,脸上写满了开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通电话打过去,直接联系到林凯峰。 好兆头,绝对是好兆头!!! 田有才压抑着激动的心情,说道:“林总经理你好,我是沈城柴油机厂行长,田有才。” “听说机械公司大量生产农用三轮车和农用四轮车,将整车配套生产任务,交给其他企业负责,我们柴油机厂别的不行,说起农用车辆的柴油发动机制造,沈城柴油机厂称第二,国内找不到敢称第一的企业。” 此话一出,周围领导纷纷点头。 沈城柴油机厂可不是小厂,规模比起江城柴油机厂有过之无不及。 属于国有企业中,老大哥的老大哥。 四十年代,沈城柴油机厂就已经出现。 到了五十年代,该厂技术过硬,工人们认真负责,被一机部树立为典型。 专门为国内重点农用车辆,生产柴油发动机。 七十年代末,国有工厂变得举步维艰,中小型企业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 家大业大的沈城柴油机厂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沈城柴油机厂一共有七个车间,数千名职工。 一机部下拨的经费,一年比一年少。 如何养活七八千人,成为田友才和厂领导最大的难题。 加上知青返城,厂里除了要养活几千名工人,还要想办法解决知青子女的就业问题。 一桩桩一件件,像是一块块巨石压在众人身上。 田有才急得头发都要掉光了。 无意间得知,同在东北地区的北方机械公司,正大量生产农用车辆。 别出心裁地将生产环节分成了十几个。 每个步骤单独交给一家工厂。 最后由机械公司进行总装。 无论农用车辆还是其他车辆,必然要有发动机。 消息不亚于天降喜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