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六十年,三车间的工人师傅们发挥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工匠精神,完成柴油机的技术革新。” “最近两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对柴油机装配进行流水线改造,几个车间分别负责生产气缸体,气缸盖,高压油泵柱,大件和小件加工……” “这里是我们厂的工人俱乐部,前面的热处理实验室。” “旁边几栋建筑,分别是厂医院和职工浴池。” 经过了近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无论厂长还是其他人,都不知道怎么为厂里拉生意。 以往,生产任务是上级部门主动下派。 沈城柴油机厂每年只要做一件事情,准时准点完成任务。 现在不一样。 国家下拨的经费越来越少。 天知道什么时候,部里会停止向国有企业下拨经费。 今时不同往日。 大大小小无,数家工厂一起吃大锅饭的年代,恐怕马上就要画上句号。 再也不想办法走出去。 厂里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几千名职工一定会把这些厂领导全都吃了。 来到会议室,田有才开始介绍沈城柴油机场的光荣历史。 建厂近四十年,沈城柴油机厂具备生产各型号柴油发动机的能力。 言外之意是在告诉林凯峰一行人。 江城柴油机厂能做的发动机,沈城柴油机厂同样也能做,而且比他们做得更好。 一直到1984年,国家制定了第一部专利法。 而在此之前。 无论国有企业还是下面的小作坊,都没有专利可言。 都是国家的企业,兄弟之间自然没有什么讲究。 你的技术,也就是我的技术。 企业既不存在专利权,更没有技术保密概念。 副厂长看到火候差不多,开口说道:“林总经理,你们需要的农用柴油发动机,我们沈城柴油机厂不但能够保质保量供应,质量方面还能有着显著提升。” “江城是汽车城,所有配套企业都要围着江城汽车厂转,沈城则是不同。” “我们当地没有特别显著的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全面的供应你们。” 沈城柴油机厂生产的柴油机,专门供应农用车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