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各国有工厂内部,依旧存在着吃大锅饭的情况,很少开除厂里员工。 导致技术人员流动十分的缓慢。 一直到84年以后,国有企业出现破产,下海潮诞生。 技术人员流动才日趋频繁。 连退伍兵都能林凯峰盯上。 更别说国有大厂的退休专家和劳动模范。 “如果贵厂同意我们公司提出的返聘建议,前往我公司工作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都由我们公司来负责。” “另外,机械公司还会单独给他们发工资,发奖金,与公司正式职工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 林凯峰表现得诚意满满。 见众人默不作声,林凯峰又开始现场许诺。 工资奖金比起他们在职时,只高不少。 一旦沈柴厂退休职工取得技术突破,会得到一笔丰厚的现金奖励。 奖励金额不会少于一千元。 “乖乖,你们公司真是财大气粗,一千块,简直是富得流油。” 一名厂领导表情愕然。 放在以前,如果沈柴厂内部职工取得是技术突破。 厂里最多奖几十块钱。 一次性奖励一千元,自己要是技术专家,他都想去机械公司上班了。 田有才犹豫片刻,表情担忧地说道:“私下雇佣这件事情,多多少少有些犯忌讳,要是处理不好,咱们两家恐怕都要挨批评。” 林凯峰想的是尽快从退休职工中,招募一大批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田有才则想得更多。 担心上面会对这件事情产生意见。 毕竟,私有雇佣制已经被消灭近三十年。 将沈柴厂的退休职工交给北方机械公司,属不属于变相雇佣? 林凯峰淡然说道:“田厂长,你完全不需要担心,我们执行的政策不是雇佣,而是人员借调。” “企业之间互相借调人员,这是常有的事情。” “机械公司以借调的名义,向你们厂寻求技术帮助。” “本着互相团结,互补长短的原则,贵厂安排一大批退休骨干,帮助我们公司提高生产技术能力,这算是犯忌讳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