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哦!孙胖啊。” “原来你是他朋友,我还纳闷孙博文是谁。” 徐斌忍俊不住笑了起来。 “你这一比画,我就知道是他了。” “好嘛,别人挣钱都是尽可能给家里改善生活,这小子,全都给自己改善了。” 林凯峰笑着附和道:“谁说不是呢,这年头吃出高血脂,他也算是独一份。” “林凯峰同志,你也是大学生吧?” 三个多月前,孙博文撂挑子去上大学。 他这一走。 翻译压力又全都压到了老徐和同事两个人身上。 看了看林凯峰的打扮,和孙胖年纪差不多。 敢来接这份工作,证明对自己有些信心。 说明是个大学生。 知道孙胖为啥得高血脂。 估计还是一个寝室的室友。 “徐组长你误会了,我不是大学生,我是插队知青。” 徐斌脸色一变。 “你……你是知青……” 下乡知青?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下乡知青不是初中毕业,最高学历也不会超过高中。 能不能看懂26个字母都难说。 更别说翻译大量外文书籍。 感觉徐斌情绪不对,躲在门外的陆秀秀,紧张地拉了拉林凯峰的衣服。 快走吧,人家要赶人了。 林凯峰回头冲陆秀秀,投去安心的笑容。 “徐组长,孙博文给你们当翻译的时候,好像也是高中学历吧。” “你和他不一样。” 看在孙胖的面子上,徐斌没有直接赶人。 “孙博文父母都在外国留过学,学的又是工科,他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能力不能用学历来作比较。” 林凯峰镇定自若地说道:“我父母也是知识分子。” 徐斌犹豫片刻,说道:“他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 “大学老师,刚刚解放。” “唉。” 徐斌面色唏嘘。 多年以前,龙国勒紧裤腰带向米国,西普鲁士,高卢国,岛国引进成套的工业设备和相关技术资料,数据。 其中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东北。 由于花费资金多达43亿美刀,因此得名四三项目。 外国提供的工业资料和文献,全部都是外文。 东北属于工业大省,又毗邻老毛子和北国,不缺专业的外语人才。 之前的情况,也的确如此。 省市县各部门,都有相对完整的翻译部门。 可惜。 十几年的混乱,导致大量翻译人才凋零。 第(2/3)页